01.臭氧污染治理迫在眉睫
接續“十三五”藍天保衛戰優異戰果,“十四五”又以優良天數大量增加、重污染天數大幅減少為標志,展現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旗開得勝。進入夏季以來,看到的藍天白云越來越多。但晴空萬里的藍天白云之下,臭氧污染卻在偷偷加劇。
而臭氧污染的形成,需有高排放的VOCs和氮氧化物做前提在高溫干燥的氣象條件的“溫床”中發生起化學反應,生成二次污染物引發臭氧污染過程,而高排放的VOCs和氮氧化物是從哪里來的呢?除日常生活中公眾車輛、餐飲油煙和各種涂裝活動排放及大自然自發排放的污染源外,污染大頭主要是企業生產經營活動過程中,正常和非正常排放的相關污染物,而相關的治理問題也成了“痛點”“難題”。
02.京津冀地區的重點工作
嚴抓揮發性有機物的減排,重點聚焦石化、化工、制藥、涂料、包裝印刷、家具制造等重點涉揮發性有機物行業,通過強化揮發性有機物源頭替代、無組織和末端全程治理,推動涉揮發性有機物工業企業達標排放。鼓勵源頭替代提高廢氣的集中收集率,加快建設一批適宜高效的治理設施,大力推進工業園區和企業集群建設涉揮發性有機物廢氣集中治理設施,提升有機廢氣治理水平,并且加強污染應急管控管控,而隨著政策要求的逐步加嚴,企業面臨的壓力也在逐步提升。

隨著“十四五”臭氧管控的逐漸加緊,VOCs減排工作聚焦重點行業,重點企業,涉氣企業如何在避免環保問題的基礎上發展自身,推動企業綠色、智能轉型,加快數字化進程,方為上策。
優化產線工序“綠色化”程度
實現源頭替代“減量化”工作
強化排放治理“共享化”意識
疫情管控和環保壓力下,不少中小型工業企業生存狀態艱難,“治污要賠,不治要?!鳖~兩難困境,而小企業的數量多、分布散也是區域管控和產業整治的痛點和難點,隨著政策推進,“散亂污”“產能低”的企業開始列入淘汰范圍,轉型升級的壓迫感越來越大,而升級產線工藝、加強污染治理又困于成本、場地等限制無法推進,此時“共享化”就成為“十四五”的中小型企業關鍵詞,以噴涂為例,中小型企業通過加入共享噴涂中心后,通過簡單的轉運就實現了“工藝+治理”的雙線升級,在共享設施全密閉環境中房子里,從根源防止了廢氣外逸,并且在整合后的總成本呈平緩甚至降低趨勢,不僅通過共享噴涂重心實現了產品及企業的環保等級的提升,實現了集中式、節約化、環保型發展。企業要盡早打開“共享化”的大門,接受類似的共享資源治理中心,與市場主體共享環保公共基礎設施服務。

推動產業集群“智能化”升級
嚴格政策排查“化”覆蓋
重點企業的排查整治行動,一直是各地對臭氧污染防治、違法超標排放以及數據監測方面的重要抓手,為確保政策排查的覆蓋,不少生態環境部門網格化布控結合現場核查,“抽查+排查”配合“回頭看”工作,確保執法,但同時壓力轉移到企業后,不少人產生了抵觸反應,“為了罰使勁查”的想法油然而生,但生態環境治理并不是“一刀切”,政策覆蓋的同時,也在加強公示與宣傳,推進政企幫扶工作,羽白網也致力于成為企業的一扇窗,了解更多政策資訊和要點重點。